路,你每天都走。

但每一天,都可以有新發現。

 030

030-1  

 

 

 

比照了上面兩張照片,會不會有種『奇怪』的感覺呢?

這不是錯覺,這兩張照片 -- 除了拍攝的地點不同以外,還真的有其他不一樣的地方,就是路面的材質,咱們來看下一張:

東引.南澳路  在山丘山排旋  

我知道風景很美,不過不覺的和我們平常看到的柏油路材質不同嗎?

顏色白了點,沒有顆粒狀,反而有平平直直的水平線刻痕…

這究境是什麼東東?


沒錯,在連江縣,包括我所任職的東引鄉,不曉得是不是因為路面坡度比較大的關系呢?還是要方便超重的裝甲車、坦克車來行駛,所有的路面都不是使用柏油來舖設(TIP:但是在金門與澎湖,大砥上還是使用柏油舖面的),而是使用『水泥』作為舖設的材料。而來到東引之後,正好擔任『中柱村寨』南方外環道角色的『中正路』正在施工,也才讓在下非常幸運的得以一探所謂『水泥級配』道路的實際樣貌。接下來咱們就以圖片來娓娓的道來這故事的來由吧。


整條挖下去,切面可見水泥舖層和路基  

 

正在對舊路面作更換,注意要先把舊路面切碎才能移除  

地基的紅土應該是在墊高吧?左側是已換新的路面。  


水泥級配路面其實只有三種規格,簡易板本的就是只有輪胎通過的地方舖設長方形的水泥板塊,其他部份施以簡單的綠美化(或以碎石、石板來舖配),就形成了在南北竿與小金門都常見的到的自行車道與步道級路面 -- 環小金自行車道與南竿津坂路就是這樣成形的。

009  


後兩種規格使用的材質都是一樣的,只是分別預鑄成五米or八米長寬兩種不同規格的正方形水泥板塊,事先在工廠預鑄好的水泥板封舖在路基平台之上,支道就只使用一個,幹道如中正路、南澳路、燈塔路就使用兩個(也有如清水路、燈塔路就直接使用八米寬水泥塊舖設) -- 因為是事先預鑄好的材料,所以判斷道路的寬窄也相對的容易些。但因為不必然有中央分隔線的道路就必然是排兩排的水泥板塊,所以還是要有車輛行駛的時候來判斷道路的寬窄會比較恰當。

獅子村小徑,只有五米寬的巷道  
窄板(獅子路)

南澳路,在東引現階段最適合拍照的就是它了吧?  
寬板(南澳路/10米?)

關於東引、連江地區的道路就先說到這裡吧,那麼下一次咱們要來談什麼樣的話題呢?不如把每一區塊的代表景點來娓娓說明過來吧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J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